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426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质量创新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和基础,而绿色经济是生产生活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检验高质量创新能否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基于高质量创新和绿色经济的内涵,测度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高质量创新系统与绿色经济系统的综合评分,通过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评判两系统的协调性及滞后类型。结果显示经济带下游区域高质量创新与绿色经济达到勉强协调阶段,而中上游区域尚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同时,高质量创新显著影响绿色经济,而绿色经济对高质量创新的促进作用有待增强。为此,应实施差异化产业发展策略,推动研发环保技术和高效率技术,开拓绿色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影在赢得100亿票房的业绩后,事实上,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文化挑战。突出的问题在于,当下市场严重失序,失去了文化的自律性,逐步形成了一种市场金本位的定势。吸金的思维定势代替了人文的主体性以及艺术的创新与智慧,开启了一种仅以GDP增长为目标的市场方向,造成人文原创性的匮乏以及大片的文化贫血症。针对此种现状,我们应当考虑的不是创造了多少GDP新高,而是今后能否以文化的自律性与艺术的创新精神来提升电影的思想力度与文化品格,在社会审美的意义上实现向现代审美的转换。电影作为文化产品,其固有的精神本源性及其核心价值应是第一位的。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与责任,引导我们的电影产业在与文化的和谐共生中实现再度振兴,为将电影产业做成我们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进。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及其对上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振 《科学发展》2010,(4):101-109
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必将对上海的很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对此必须客观把握,顺应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放大同城效应,大力促进结构调整,为加快建成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增添更加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胡火金 《学术界》2012,(2):177-185,287
吴文化孕育于古代吴越之地,在独特的内陆湖泊环境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协调的文化内核,呈现了趋水内敛、多元杂并、包容创新的文化特质。长期以来,吴文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挖掘弘扬吴文化的精神内核,将其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进行关联和整合,对于长三角区域的文化发展和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制造业转移的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中国制造业虽大但不强,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底部。制造业转移,特别是我国如何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是值得关注的话题。对于区域而言,制造业转移对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促进作用,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是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的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长三角地区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遵循制造业发展规律和产业结构优化规律,积极推动制造业在不同地区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的视角,运用主成份和聚类分析方法,在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模式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和重构的方向、目标、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以此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认为:长三角城镇空间模式优化和重构的方向与目标是:构建区域"体系完整、组织有序、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分工协作、轴向集聚、整体联动"的城镇结构层级体系和高度发达的城市网络体系。优化和重构的总体思路是:以积极推动城镇结构层级关系合理优化和城市网络体系高级化为核心内容,通过构建以主要中心城市为节点的城市网络体系,形成以上海为核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宁波、南通和连云港为两翼,并辐射众多中小城镇的综合性功能地域。  相似文献   
17.
顾涧清 《城市观察》2009,1(1):70-76
近三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城市群区域,但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本文对这两个区域城市群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形成世界级大城市群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郁鸿胜 《城市观察》2009,1(1):101-107
中国区域合作的发展正呈现出从“极化发展”向“泛化发展”的新态势,在这一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国家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提出,更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方向。研究《指导意见》,有助于从宏观上把脉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点及难点,并为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江南水乡与岭南水乡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共同点,但两水乡景观的美学意蕴却呈现相异的风格,前者体现出诗意的审美理想,后者却表现为寻常人家的随意、舒适;两个水乡景致在审美动因与审美张力上也各有千秋,引发旅游者不同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0.
区域发展一体化,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的范围内,地域上较接近的省区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城市之间,通过合理的地域分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走过的是一条从均衡走向不均衡的路径,这种不均衡正是区域先发地区向后发地区进行空间扩散的条件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应从产业空间扩散基本理论框架入手。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空间扩散的理论条件给产业在区域内部扩散创造了良好的制度保障。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空间扩散的现实条件包括飞速发展的交通网络、广泛存在的劳动成本差距和不断推进的区域一体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